低估的“財富效應”?
激石Pepperstone(http://qintiejiang.com/)報道:
財富效應的宏觀意義?居民資產增值推升消費傾向,2016年以來房市財富效應逐步替代股市。
財富效應是指,居民資產增值后對消費具有顯著拉動作用。理論上財富效應通過影響居民廣義收入,進而影響消費支出。但統(tǒng)計中的收入并不包括資本利得,因此只能由消費傾向觀察資產增值對居民消費的影響。海外經驗顯示,居民資產規(guī)模增長改善居民消費傾向,進而增加消費支出。以美國為例,2021年居民總資產同比漲幅最高、達13.7%,消費傾向邊際提高1.4pcts,消費支出隨之增長12.9%。其中住房和股票漲價是資產增長的主要因素,2021年分別對資產增長貢獻4.6%、4.1%。
國內居民財富效應也能提振消費,主要表現(xiàn)為消費傾向的提升。國內居民消費支出與資產規(guī)模走勢大致同步,但部分年份卻有背離。考慮勞動報酬和其他收入等因素的擾動后,僅表征資產增值對居民消費影響的消費傾向同比與資產規(guī)模增速變動同向。如2015年居民資產規(guī)模漲幅擴大,雖然人均消費支出增速回落了1.4pcts,但消費傾向同比增量回升了0.2pcts。
但近年來房市的財富效應占主導,對股市財富效應形成替代。過往居民住房、股票和基金規(guī)模與消費傾向同比變化均較吻合,但2016年來居民住房規(guī)模逐年提升,持股市值卻有縮減,房市對股市的財富效應形成替代。具體來看,2016-2019年居民住房規(guī)模占比增長1.4%,股票規(guī)模占比則回落0.4%;期間住房資產的財富效應占主導,推動消費傾向邊際改善。
財富效應的形成機理?住房影響財富基礎,金融資產影響財富彈性,且財富效應規(guī)模被低估。
居民資產中,住房占比較高影響財富基礎,金融資產波動較大影響財富彈性。從資產存量看,2019年居民總資產中住房占比高達64.7%,對居民財富基礎影響較為顯著。邊際上看,股票等金融資產僅占5.6%,但2001年來規(guī)模同比的標準差高達68.9%,對財富彈性影響較大。其中市場持股收益出現(xiàn)負增長時,會直接拖累居民財富,近些年股票等資產規(guī)??s減最大為2018年(3萬億元)。
住戶調查口徑下財產凈收入占可支配收入比重約8.5%,而加上資產增值后廣義財產收入占總收入比重約15%。房價、股價上漲分別影響相關資產市值,但住戶調查口徑下的財產凈收入未包括資產增值收入。2019年住戶調查口徑下的財產凈收入占居民可支配收入比重為8.5%,而房屋增值收益占比達6.9%,資本利得貢獻為-0.04%,廣義財產收入在居民總收入占比達14.8%。
與海外相比,國內財富效應中房市占比高但股市占比低,且股市波動大于海外,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財富效應的形成。以美國為例,居民股票和基金占比持續(xù)提升,由2009年的15%增加至2023年的24.1%,高于中國18.4pcts。同時,近十年來美國股市穩(wěn)健上漲,回撤較?。?008年后收益率主要集中于-10%至30%區(qū)間),股市財富效應的形成更加穩(wěn)健且可持續(xù),推動資產規(guī)模同步擴大。
如何優(yōu)化和促進財富效應?股市“慢牛”更易形成財富效應,穩(wěn)房價對低收入地區(qū)消費傾向更有利。
股市“瘋牛”時期不同收入階層收益分化,財富效應明顯弱化,而“慢?!备仔纬煽沙掷m(xù)的財富效應。個人持股收益每增長1%,持股市值在以2017年為代表的“慢?!睍r期平均增長0.9 %,而在以2015年為代表的“瘋?!睍r期僅增長0.6%。并且2015年低收入群體的資本利得為負,消費傾向走弱;高收入居民資本利得為正,但消費傾向繼續(xù)回落,“瘋?!睍r期股市財富效應明顯弱化。
穩(wěn)定中低收入地區(qū)的房價有利于提振消費傾向,但僅穩(wěn)定高收入地區(qū)房價對消費影響并不明顯,反而對低收入地區(qū)產生虹吸效應。房價單位變動下,低收入地區(qū)住房市值波動超高收入地,其消費傾向與房價變化同向,如2016-2019年房價增長19.9%,消費傾向同比增量提升1.6pcts。而高收入地區(qū)消費表現(xiàn)相反,房價上漲時其更偏好住房投資,資金流入房市而非消費,地產市值占GDP比重達195.5%(低收入地區(qū)100.4%)。僅穩(wěn)高收入地區(qū)房價,消費變化不大,反而虹吸低收入地區(qū)需求。
房價上漲過程中家電等地產鏈消費漲幅更大,而股市上漲期間文娛類消費支出表現(xiàn)較為亮眼。受居民住房財富效應影響,建筑裝潢、家具等地產鏈商品銷售漲幅較大,如2016年房市財富效應占主導,家具零售增速超過規(guī)上商品零售同比4.6pcts。而2015年個人持股收益率上升階段,股市財富效應更為明顯,文娛類消費支出增長較快、較平均商品零售同比高8.8pcts。
報告正文
1、財富效應的宏觀意義?
財富效應是指,居民資產增值后對消費具有顯著拉動作用。理論上財富效應影響居民消費的機制,是通過影響居民廣義收入、消費能力,進而影響消費。然而在統(tǒng)計層面,收入并不包括資本利得,因此基于控制變量的思路,只能由消費傾向(消費/收入)觀察資本利得對居民消費的影響。海外經驗顯示,居民資產規(guī)模增長會改善居民消費傾向,進而增加消費支出。以美國為例,2021年居民總資產規(guī)模同比漲幅最高、達13.7%,居民消費傾向邊際提高1.4pcts,消費支出隨之增長12.9%。其中住房和股票價格上漲是資產規(guī)模增長的主要因素,2021年分別對總資產增長貢獻了4.6%、4.1%。
國內居民財富效應也能提振消費,主要表現(xiàn)為消費傾向的提升。國內居民消費支出受財富效應的影響、與資產規(guī)模走勢大致同步,但部分年份卻出現(xiàn)了背離。譬如2015年,居民資產規(guī)模同比較上年提升6.1個百分點,居民消費支出增速卻回落了1.4個百分點??紤]勞動報酬和其他收入等因素擾動后,僅表征資產增值對居民消費影響的消費傾向同比與資產規(guī)模增速變動同向,2015年消費傾向的同比增量回升0.2個百分點。
但近年來房市的財富效應占主導,對股市財富效應形成替代。過往居民住房、股票和基金規(guī)模與消費傾向同比變化均較為吻合,但2016年來居民住房規(guī)模逐年提升,持股市值卻呈現(xiàn)縮減態(tài)勢,房市對股市的財富效應形成替代。具體來看,2016-2019年居民住房規(guī)模占比增長1.4%,股票規(guī)模占比則回落0.4%;期間住房資產的財富效應占主導,推動消費傾向同比降幅較5年前收窄0.3個百分點。
2、財富效應的形成機理?
居民資產中,住房占比較高影響財富基礎,金融資產波動較大影響財富彈性。從資產存量看,2019年,居民總資產中住房占比高達64.7%,對居民財富基礎影響較為顯著。邊際上看,股票等金融資產占比僅為5.6%,但2001年來規(guī)模同比的標準差高達68.9%,較大的波動幅度對財富彈性影響也較為明顯;特別地市場持股收益出現(xiàn)負增長時,會直接拖累居民財富;近些年股票資產規(guī)??s減最大為2018年、達3萬億元。
住戶調查口徑下財產凈收入占可支配收入比重約8%,而加上資產增值后廣義財產收入占總收入比重達15%。房價、股價上漲分別影響相關資產市值,但住戶調查口徑下的財產凈收入未包括資產增值收入。2019年住戶調查口徑下的財產凈收入占居民可支配收入比重為8.5%,資產增值帶來的財產收入也不低,其中2019年房屋增值收益占比達6.9%,資本利得貢獻為-0.04%,使得廣義財產收入在居民總收入占比達14.8%。
與海外相比,國內財富效應中房市占比高但股市占比低,且股市波動大于海外,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財富效應的形成。不同于國內居民主要依賴住房進行資產配置,海外發(fā)達經濟體的居民資產中,股票和基金占比持續(xù)提升;以美國為例,2023年居民股票和基金占比較2009年提升9.1個百分點至24.1%、超過國內(2019年)18.4個百分點。同時,近十年來美國股市穩(wěn)健上漲、回撤較?。?008年后收益率主要集中于-10%至30%區(qū)間),財富效應的形成更加穩(wěn)健且可持續(xù),進而推動資產規(guī)模同步擴大。
3、如何優(yōu)化和促進財富效應?
股市“瘋牛”時期不同收入階層收益分化,財富效應明顯弱化,而“慢?!睍r期更易形成可持續(xù)的股市財富效應。個人持股收益率每增長1%,持股市值在以2017年為代表的“慢?!睍r期平均增長0.9%,而在以2015年為代表的“瘋?!睍r期僅增長0.6%。分收入階層看,2015年低收入群體的資本利得為負,同期消費傾向較全國的同比漲幅明顯收窄;與此同時,消費傾向較低的高收入居民資本利得為正,但并未中斷其消費傾向繼續(xù)回落的趨勢,“瘋?!睍r期金融資產對消費的拉動作用明顯弱化。
地產投資延續(xù)修復,新開工、商品房銷售面積邊際改善。9月,房地產開發(fā)投資累計同比較前月小幅回升0.1個百分點至-10.1%,當月同比較前月回升0.9個百分點至-9.3%。分不同階段看,房屋新開工、商品房銷售面積延續(xù)修復,累計同比降幅分別較前月收窄0.3、0.9個百分點至-22.2%、-17.1%;但整體較去年同期仍有較大差距,后續(xù)地產新開工、銷售復蘇的持續(xù)性有待進一步觀察;竣工面積則繼續(xù)下探,累計同比較前月下行0.8個百分點至-24.4%,明顯弱于去年。
穩(wěn)定中低收入地區(qū)的房價有利于提振消費傾向,但僅穩(wěn)定高收入地區(qū)房價對消費影響并不明顯,反而會對低收入地區(qū)產生虹吸效應。房價單位變化下,低收入地區(qū)住房市值漲跌幅超過高收入,其消費傾向與房價變化同向,房價上行時居民消費傾向有更大幅度提升,譬如2016-2019年房價漲幅達19.9%,消費傾向較全國平均的同比增量為1.6個百分點。而高收入群體消費傾向與房價變化反向,房價上漲時高收入地區(qū)更偏好住房投資,資金流入房市而非消費,地產市值占GDP比重也更高;2023年超高收入地區(qū)地產市值占GDP比重為195.5%、低收入地區(qū)僅為100.4%。僅穩(wěn)高收入地區(qū)房價,消費改善幅度不明顯,反而對低收入地區(qū)的地產需求產生虹吸。
房價上漲過程中家電等地產鏈消費漲幅更大,而股市上漲期間文娛類消費支出表現(xiàn)較為亮眼。受居民住房財富效應的影響,建筑裝潢、家具等地產鏈相關商品銷售漲幅較大,譬如2016年居民住房規(guī)模漲幅較大,帶動建筑裝潢、家具等零售增速分別超過規(guī)上商品零售同比5.9、4.6個百分點。而在持股收益率上升期間,文娛類商品消費支出增長較快;如2015年、2017年個人持股收益率較高、金融資產的財富效應占主導,體育娛樂用品商品零售分別較平均商品零售同比高8.8、7.5個百分點;同時化妝品商品零售漲幅擴大,2017年較上年同比增加5.2個百分點。?????????